刘俊秀(1904-1985),江西永新人。1958年6月至1968年4月,时任江西省委书记兼任共大总校校长,是共大总校首任校长。在共大师生的眼中,刘校长是共大事业的主要创始者;是共大事业低谷时期的关怀者和“生死存亡”时刻的力挽狂澜者;是共大事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决策者和建设者。共大事业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肯定,离不开首任校长刘俊秀卓越的领导、辛勤的工作和无私的奉献。
1958年6月,江西省委、省人委决定创办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省长邵式平提议省委书记刘俊秀同志兼任共大总校校长。刘俊秀说:“我没上过大学,能当大学校长?”邵式平说:“你不是进中央党校学习过吗?”“是的,当时毛泽东同志还亲自担任校长呐!”“你就是大学毕业生嘛!毛泽东同志当校长的大学,这是真正的大学。”于是,刘俊秀高高兴兴地兼任了共大总校的校长。
在共大总校,干部老师习惯称呼刘俊秀为“刘书记”、“刘政委”,学生们都称呼其为“刘校长”,其实还有一个人尽皆知的雅号“棉花校长”。原来,刘俊秀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土专家”,毛主席曾称赞其为“农业专家”。他不但对水稻很在行,而且对棉花更有特别浓厚的兴趣。在共大总校,他十分强调干部老师都要种植各种各样的农作物试验田。他多次说过:“如果农民亩产四五百斤(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水稻产量不高),我们学校亩产和农民一个样,甚至还不如当地农民,那就是没有培养出技术本领过硬的学生。作为一所培养学生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的学校,试验田都应该是高产量高品质的,起码也得超过当地农民一至两倍,甚至更多倍,否则就起不到示范作用,当然也就达不到出人才、出产品、出经验的目的”。为此,刘校长以身作则,自己带头,在农机厂旁边的大田里种植高产量高品质棉花。他亲自参加劳动,并带动机关干部和专任教师也都来劳动。共大师生在刘校长带领下,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加上田间管理精耕细作,试验田里棉花长势喜人,不但产量高,而且品质好。因此大家都称赞其为“棉花校长”。
在刘校长近十年的任职期间,共大每年都开展高产量高品质的棉花种植试验。刘校长每次来学校,从不先进办公室或会议室,而是把车子直接开到棉花地,总是先下田劳动。因此逐渐形成了制度,全校种试验田、种样板地成风,干部教师参加劳动成风。
刘俊秀从不摆架子,总是那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建校之初,在共大总校办公楼两旁,用木头架子搭起了八块大黑板,作为学生会主编的黑板报《大学生园地》之用。一星期一期,每周六更新。某周六下午,学生们正在忙碌编辑出版新的板报。这时汪书记、刘校长和其他几个校领导走到了学生身边,他们和同学们一一握手,并和蔼地询问每个同学哪个系的、哪里人。尔后,领导们认真地看了学生的作品,提了一点建议,刘校长还夸奖学生们的《大学生园地》办得好,鼓励大家好好干。
1972年7、8月间,省革委会在星子县秀峰召开共大座谈会。已经离任的刘校长,会议休息期间有新华社、人民日报记者问刘俊秀:“请您谈谈省委、省人委为什么要办共大?怎么办共大?”“关于这个问题,我在1964年全国人大会议上专门有个发言,题目就是《我们是怎样创办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这个发言材料,后来在人民日报上全文刊登了”。而后,他还深情道,“我们共大事业得到了党中央和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和大力支持。毛主席1961年7月30日在庐山亲自为共大写了指示信《七三O指示》,这是我们办好共大的动力,共大师生员工,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也不该偏离。周总理给共大题写了校名,还亲自视察过共大庐山分校,接见过共大总校师生代表。朱德委员长多次视察共大总校和分校,为共大题词,鼓励我们,鞭策我们。”
1977年春,在一次讲完“四人帮”破坏共大的罪恶行径之后,刘俊秀老校长激动地站起来道:“共大从开学到今天,已经十九年了。同我们当年跟毛主席南征北战一样,道路并不平坦。但是,不管斗争多么复杂,道路多么曲折,我们一定要记住:共大这个无产阶级的样子永远不能变!”
1980年11月20日,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改名改制为“江西农业大学”。1981年春,已经77岁高龄的刘俊秀老校长还叮嘱江西农业大学师生:“不要因为共大改制更名了就不再去学习《七三O指示》了,你们不要忘记了自己是共大培养出来的。以后我见你们,还要让你们背诵《七三O指示》的,除非你们不承认我是共大总校校长”。
作者:档案馆 刘庆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