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Overview
江西农业大学是我省有特色高水平“双一流”大学。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是江西省研究生教育最早大学,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农业农村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
历史底蕴厚重。办学溯源于1905年创立的江西实业学堂。本科教育肇始于1940年创办的国立中正大学,1952年组建江西农学院。1958年创办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总校,后更名为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1962年开启研究生教育。1969年江西农学院和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合并。1978年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全国重点大学。1980年更名为江西农业大学。
办学定位明确。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国家战略和区域重大需求,坚持以农为优势、以生物技术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坚持以研究型高校为办学类型、以“双一流”建设为主攻方向,努力实现“华东地区有重要影响、综合实力居省内前列、特色学科创国内一流”的奋斗目标。
基础条件完善。占地总面积1.6万亩,建筑总面积209.0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8.68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3亿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2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364个。现有纸质图书总量178余万册,电子图书160余万册;教学用计算机6568台。
培养体系齐全。设有教学单位17个。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9个、专业学位博士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2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1个、省一流学科4个、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6个。设有本科专业60个,涵盖农、理、工、经、管、文、法、教、艺等9大学科门类,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国家级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一流专业1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全日制在校生(含来华留学生)2.6万人。
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在职教职工1800余人,博士、硕士学位人员占比80%以上。以两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为代表的国家级人才108人次、省部级人才291人次。拥有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动物遗传学研究团队、保护生物学研究团队,及“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省级教学团队27个、部省级创新团队7个。全国教学名师2人、全国模范教师3人、省级教学名师14人、省级金牌教师11人。与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2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友好合作关系,200余名教师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地高校访学。
创新优势突出。独立组建江西首个、生猪领域全国唯一的全国重点实验室,拥有部省级以上科研平台53个,发展形成了以家猪、水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为优势的特色学科领域。牵头自主研发的种猪基因育种技术“中芯一号”,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成为全国主流推广技术并向全球推广;首次在国际农业动物中发现宿主基因组影响肠道菌群的因果基因突变,发表了迄今为止中国畜牧学领域、江西第一篇及全世界近20年家猪领域第三篇Nature研究长文;牵头育成的猪新品种“山下长黑”通过国家审定,成为江西省1999年来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新培育猪品种。获江西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育成江西第一个超级稻新品种。“十三五”以来,获各级各类科研奖励100余项,培育生猪、水稻、薯芋、百合、花生、脐橙、猕猴桃、林木等新品种80余个,还创制了一大批农业科技攻关技术。科技成果连续两年入选“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
办学成就卓著。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累计培养37万名各类高素质专门人才,涌现了13名院士,17名省部级领导干部,30多位大学党委书记、校长,100多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等杰出人才,大多数毕业生成为教育、科研、生产、经营、管理和技术推广等领域的骨干力量。打造独具特色的“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模式,累计培养党的二十大代表石玉莲、李国华等2.1万余名新型职业农民,覆盖江西每个行政村,成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典范,农业农村部以此为样板启动实施“百万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行动计划”。深化校地校企合作,与全省80%以上县市区及全国知名农业龙头企业建立战略合作、科技合作关系,推广了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及现代农业技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安全稳定供给、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深入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战略,大力推进有特色高水平农业大学建设,努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江西篇章,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更新时间:2024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