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林学院组建的三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深入了解国情、民情和社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精神,用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大学生的青春篇章。
在追忆红色历史中坚定理想信念。7月11日,“青春向新,助力振兴”实践团前往龙源口村进行实践调研和学习。在秋溪乡党支部旧址,大家认真聆听了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创建的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在保卫红色政权,巩固湘赣边界根据地为革命作出的重大贡献。在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誓言进一步坚定了大家的理想信念和入党初心。7月10日,“助农致富,产业振兴”实践团来到铜鼓秋收起义纪念馆,大家详细了解了秋收起义的背景、秋收起义的爆发及秋收起义星火燎原等内容,通过观看历史文物、图片和文献资料,聆听红色故事,参观红色旧址等,追寻毛泽东革命军事生涯从这里开始的足迹,了解铜鼓在秋收起义革命中作出的巨大贡献。
在探寻传统文化中汲取奋进力量。7月9日,“青春向新,助力振兴”实践团来到永新中学寻找盾牌舞的踪迹。在永新中学盾牌舞训练基地,充满力量与美感的盾牌舞,让实践团成员们感受到了最原始的民族凝聚力、团队精神和战斗精神。在体验环节,实践团的两位队员有幸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学习了盾牌舞的基本动作,体会了盾牌舞所蕴含的武术精髓和舞蹈美感,他们表示,盾牌舞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历史见证。在观看和体验完盾牌舞之后,实践团拜访了当地的盾牌舞非遗传承人。在采访过程中,实践团了解到盾牌舞起源于明代初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它不仅仅是一种舞蹈,更是一种集武术、舞蹈、鼓乐于一体的民间传统群舞,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
在强化学用结合中服务乡村振兴。7月9日至15日,“助农致富,产业振兴”实践团来到江西铜鼓,通过召开铜鼓县黄精产业发展专题座谈会、实地走访林农、室内试验等方式深入了解铜鼓县黄精产业的发展现状,试图探究制约黄精生产上的瓶颈问题,积极思考黄精产业链的延伸,为铜鼓县黄精产业的升级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为乡村振兴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在江西永新,“青春向新,助力振兴”实践团发挥专业特长,帮助当地设计了适用不同人群、不同年龄段的红色旅游专线,增强红色旅游的专业性,得到了当地主管部门认可。在江西新余,实践团来到依托学院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承建的新余藠头科技小院。科技小院的专家发挥专业、技术特长,打造了油茶经济林套种藠头的新产业模式,实现了油茶与藠头的优势互补,提高了整体经济效益。7月18日至22日,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和研究生党支部携手新余市现代农业科技园组建科技服务团队,深入调研石溪村发展需求,围绕石溪村集体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包括高效利用复耕地等问题,积极探讨复耕地种植方案,帮助当地引进先进农业技术,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此次系列实践活动,使大家深刻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以及创新在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在深化宣传教育中彰显挺膺担当。“青春向新,助力振兴”实践团在吉安市永新县莲洲书院开展了“防溺水反诈骗教育宣传”和“以书连心”活动。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和互动游戏,实践团成员给孩子们普及了防溺水的基本知识和自救技能并开展了反诈骗教育宣讲。实践团成员就近年来频发的网络诈骗案件,向学生们普及了识别和防范诈骗的方法。实践团成员来到文竹中学进行科普宣传,大家发挥专业所长,为学生们揭开了林学神秘的面纱,带来了实物为大家科普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植物,介绍了这些植物的特征、科属等。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实践团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心灵的沟通者。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他们留下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一份份深厚的情感和一份份美好的回忆。
供稿:廖晨希 杨雅慧 聂良 审稿:刘彩云 刘纯青